310S不锈钢成膜电位对膜的半导体性能有哪些影响
随着成膜电位的正移,I、11区M-S直线的斜率均呈增大的趋势,说明随着成膜电位的正移,膜内杂质密度下降。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成膜电位的正移膜的有序度增加。另外,随着电位正移,膜层表面的氧化物和水化物,如Cr23和Fe(OH)2等可氧化为高价态的氧化物,使得膜内可动载流子的数量减少。
5氯离子对钝化膜Mot-Schottky曲线的影响Cl-很容易诱发金属及合金产生点蚀现象,从而造成金属或合金的失效,点蚀发生的根本机制在于氯离子容易使钝化膜局部破坏,因此研究氯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机制十分必要。依据PDM模型1151(点缺陷模型),钝化膜中的各种高浓度的点缺陷形式,如金属空缺(V)和氧空缺(V")等处于稳态的钝化膜,金属基体/膜界面钝化膜的生长与膜/电解液界面钝化膜的溶解存在一种动态平衡。当钝化膜处于含有侵蚀性离子(如Cl-)溶液中,膜/电解液界面的氧空缺可吸附Cl-并与其通过Mot-SchottkyPair反应产生氧空缺/金属离子空缺对,生成的氧空缺又可以与膜/溶液界面其他的Cl-继续反应,产生更多的金属离子空缺(见)。因此金属离子的产生过程是自催化过程,多余的金属离子空缺在金属基体/膜界面局部堆积,将金属基体与钝化膜隔离,阻止了钝化膜的继续生长。这样钝化膜的动态平衡遭受破坏,只溶解而不再继续生长。最终,由于局部钝化膜的完全溶解或局部张力使钝化膜产生穿透性破裂,导致点蚀的发生、发展。因此钝化膜中含有越多的氧空缺和金属离子空缺,即钝化膜中的施主或受主的浓度越大,钝化膜越容易受到破坏。
是将工作电极置于0V成膜1小时,然后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所测的Mot-Schottky曲线。由图可以看出,随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加,I和区S直线的斜率分别减小,表明膜内的杂质浓度减小。实验结束后观察试样表面,发现高浓度氯离子溶液中,试样表面明显地存在点蚀坑。实验结果与PDM理论模型相一致。
6钝化膜的XPS分析钝化膜的组成会影响到膜的半导体性能,因此研究钝化膜的组成对了解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能十分必要,为獬射前后膜的全谱图及膜中铁和铬元素的特征峰。可以看出,獬射后全谱图中铁的含量已经相当低了,而铬的含量相对增加5期李金波等:310S不锈钢钝化膜半导体性能研究铁的化合物组成。经过与各元素特征峰的标准结合能比较可以看出,溅射前铁主要以Fe3+的形式存在,即Fe23;溅射后铁的存在形式增加,有Fe(),Fe2+,Fe0和Fe2+的过渡态,以及Fe3+的形式存在,但是铁氧化物的含量却大大地减小了。对铬而言,溅射前后均主要以Cr23的形式存在。通过XPS分析可以得到,304L不锈钢在NaHC3溶液中所形成的钝化膜呈双层膜结构,内层以铬的氧化物(Cr23)组成;外层主要以铁的氧化物(Fe23,FeO)的形式存在。Fe23,和FeO呈n型半导体特征,而Cr23呈p型半导体特征,这就解释了电容测量中M~S直线出现转型的原因。
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3结论1.310S不锈钢在NaHC3溶液中所形成的钝化膜呈I-r-p型半导体结构,随着测试频率的降低及成膜电位的负移,Mot-Schottky曲线的斜率减小,表明膜内的杂质密度增加,表明钝化膜的重掺杂、高度简并特性;2氯离子的加入使得M-S直线的斜率减小,增加膜内的杂质密度,增加了基体材料的点蚀敏感性,容易造成点蚀的发生;3.XPS测试结果表明钝化膜主要由内层的铬氧化物(C-2O3)和外层的铁氧化物(Fe23,FeO)组成。
|